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

中医药“走出去”需立稳根本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07 阅读:579

随着《中医药法》《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向好。更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中医药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遭遇了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难等问题,但中医药企业并没有因此回避退缩,或通过以医带药的方式,或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正视困难直面挑战。

在第124届广交会上,记者在与中医药企业代表交谈中了解到,国家政策的延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企业大力开拓市场,注册药品、建成中医药海外中心,甚至参与目标国市场标准法规的制定,中医药产业对外投资和配套服务之路越走越远。

以适合的产品打开新兴市场

“本届广交会我们着重邀请了一些想要拓展‘中药配方颗粒’业务的新客户。”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副部长田亚男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在广交会开幕前邀约客户时,企业已经有所侧重。

她解释说,与传统市场不同,“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沿线国家由于中医药文化基础薄弱,患者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方可用药,所以更适合用“以医带药”的模式推广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加“中药浓缩丸”的产品结构尤其符合这些市场需求。

当然,尽管“走出去”前景广阔,但中医药在海外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中医药的标准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最为突出。“传统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而且‘一带一路’跨度较大,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需求、文化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田亚男告诉记者。

佛慈的“浓缩丸”系列产品从上世纪30年代出口至今,出口覆盖面、品种数量和产品注册数量长期位居行业前列。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直是中成药出口的最大“障碍”,如“浓缩当归丸”在欧盟的注册项目,企业就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虽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没有成功。

中医药需与国际接轨

多年来,佛慈在海外市场上一直把精力花在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和境外产品注册上。田亚男表示,在巴西市场进行的拓展经历值得一谈。

由于一直想打破海外中医馆多采用的“夫妻店”+华人圈模式,佛慈在去年登陆巴西市场之初就希望能够从根本上立稳,让中医药在巴西规范化发展。短短2个月的时间,佛慈在巴西完成了50多个产品的注册,进展迅速的同时多点齐发,还在巴西建立了中医药发展中心,为当地培育中医师。最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佛慈与巴西卫生部和药监部门积极联系,参与到巴西中医药立法中。尽管目前未达成最终成果,但尝试的过程无疑为佛慈后续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记者了解到,中国一直积极努力让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接轨。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中医药走出国门,必须从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立法、建立中医药国家化标准、促进中医药进入其他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在海外建立岐黄中医中心、培训当地中医师、在海外建立商业存在等方面努力。以文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产。只有加快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药走出国门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田亚男说。

互联网加持文化助力

参加广交会的中医药企业展台,尤其像同仁堂等老字号企业的展台,从设计风格上就能看出悠久的历史厚重感。

“中医药出口其实是中医文化‘走出去’,本身就是文化载体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很多时候可以借助使领馆、海外中医中心、中医孔子学院等平台为海外中医药传播营造更好的氛围。”北京同仁堂国际药业有限公司出口部部长田宇告诉记者,同仁堂在海外与孔子学院长期合作,此外,还通过在意向国家开展诊疗的方式作为助推,让中医师在现场进行中药针灸,这种方式让海外消费者更乐于接受。

近两年,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成为中医药走出国门的新途径。田亚男告诉记者,佛慈在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争取将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成中医药服务贸易及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

此外,受访中医药企业还表示,中医药“走出去”,单个企业的力量非常薄弱,期待国家从外交和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层面与其他国家就中医药立法、中医药进入其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在海外建立中医药发展中心等方面展开直接对话,促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