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制度规则。建立完善依法依规保护的规则体系,夯实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基础。试点地区结合各自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保护制度规则。加强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保护。加强对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老字号企业的保护。要在各地实践基础上,形成统一规范的全国商业秘密保护指南指引。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商业秘密保护的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企业自我保护能力。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行业特点和自身技术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自身合规体系。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强化对自身秘点的保护。加强教育与管理,强化员工的保密责任和保密义务。强化企业维权意识,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二)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发挥行政保护快速便捷的优势,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动,建立案件移交、执法联动等工作机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形成综合执法与部门保护的合力。逐步研究建立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执法规范,发挥行政保护、刑事保护、民事保护以及行业保护的优势,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大保护格局。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扎根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在商业秘密保护中联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加强沟通交流,践行服务职能,制定行业规范,强化商业秘密法制和商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监管执法
强化执法办案。积极响应企业维权诉求,加大侵犯商业秘密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违法行为,形成强保护、强监管的社会震慑力。建立完善的执法办案流程,增强执法办案的规范性,提高执法办案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侵权打击力度,破解执法难、举证难、维权难等执法办案难点问题。
提升执法能力。针对商业秘密保护专业性、技术性、复杂性特点,不断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注重执法队伍能力培养,加强科技变革、经济发展、企业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广泛开展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实践经验,探讨普遍性、趋势性、焦点性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和途径。加快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经济、懂技术的专业化执法队伍。
(四)健全商业秘密保护服务保障体系
完善政府服务保障。针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积极响应商业秘密保护广泛需求,建立广覆盖、全流程的商业秘密保护服务体系。依托地方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建立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网络。设立政府服务联系站点、保护基地,提供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咨询服务,受理侵权投诉材料,开展常态化的政策法规宣讲解读。探索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络员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引导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盟,培育商业秘密保护标杆示范企业。
加强第三方服务供给。结合市场发育程度,广泛动员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培育本地第三方机构,提供高质量服务,形成社会化服务网络。鼓励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充实职能,增加专业人员,扩大专业覆盖面,为社会提供便捷专业的鉴定、风险管控等商业秘密保护服务。
加强智库支撑。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力保障作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组建多领域、高层次、高水平的商业秘密保护智库。结合商业秘密保护实践,加强前沿性、前瞻性、创新性问题理论研究,加强国际趋势和经验的跟踪研究,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五)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加强涉外维权援助保障。适应开放经济发展趋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提高商业秘密保护国际化水平。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特点,研究建立海外维权案例数据库,加强案例分析研究。结合企业“走出去”实践需要,加强涉外案件的快速响应、跟踪分析和风险预警工作,支持企业海外维权,逐步建立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援助体系。
营造良好开放环境。适应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要求,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宣传国内商业秘密保护良好实践,扩大影响力,树立我国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商业秘密的国际形象。
(六)营造商业秘密保护良好氛围
加大培训力度。面向广大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开展典型案例讲解,加强商业秘密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培养商业秘密保护专门人才,提升企业自我保护、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商业秘密保护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
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全社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了解认知,凝聚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商业秘密、尊崇商业道德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短视频、直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创新宣传普及方式,加强宣传解读,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