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欧盟应考虑使中小企业从《人工智能法案》中获益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发布日期:2022-12-12 阅读:39次
尽管在推进世界上第一套人工智能规则方面,欧盟可能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个新兴市场可能会被大公司掌控。
《人工智能法案》将遵循新的法律框架(一种针对产品法规设计的立法方案)根据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危害对其进行监管。对于被认定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该法规引入了更严格的要求。
尽管如此,事前检查通常用于评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会发生变异的产品的一致性。相比之下,根据定义,人工智能可以随着接收的数据的增加而变化,并且人工智能系统会通过机器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对于关注发给欧洲议会运输委员会的文件的议员乔西安.库塔哈尔(Josianne Cutajar)来说,即将出台的法案不会是故事的结尾。在近期由媒体《欧洲动态》(EURACTIV)主办的一次活动上,她表示,由于人工智能在不断发展,决策者应该对市场进行监控并且确保规模较小的参与者能够从中获益。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计,市场上最多只有15%的人工智能系统属于这一类别,这可以理解为合规需要的高成本只会出现在特定的市场领域。
欧洲数字中小企业联盟秘书长塞巴斯蒂亚诺.托法莱蒂(Sebastiano Toffaletti)在同一活动上表示:“委员会所做的影响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潜在的合规成本。”
该行业协会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焦点小组,与150家业内顶尖的中小型企业探讨新政策法案的潜在影响。根据托法莱蒂的说法,欧盟正在面临着立法失效的风险,甚至没有意识到,这项法案可能会将市场交给那些最主要的参与者。
然而,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这种风险也可能会产生问题。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基利安.格罗斯(Kilian Gross)反驳称,尽管由于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的规模不同,其行政成本的权重有所不同,但风险仍然是相同的。
然而,对于托法莱蒂而言,《人工智能法案》所遵循的方法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大幅增长,因为一旦新法规出台,中小型企业将只能与一致性评估机构讨论如何遵守这些规则,而这些机构是有兴趣提高成本的私人实体。
此外,另一个根本性的批评是,在存在规模效应时,事前的一致性评估往往是有效的。相比之下,托法莱蒂强调,人工智能系统大多是高度定制的产品,通常是企业对企业的定制。
圣加仑大学助理教授米里亚姆.比滕(Miriam Buiten)质疑道:“问题始终是:替代方案是什么?如果我们在这些产品进入市场之前不进行市场一致性测试或认证,我们如何确保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虽然《人工智能法案》的总体架构在整个立法过程的这一阶段中不太可能发生变化,但专门为欧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咨询公司Intellera Consulting在同一活动中介绍了一项关于如何优化中小型企业合规成本的自筹资金研究。
该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马西莫.佩莱格里诺(Massimo Pellegrino)建议在将人工智能嵌入其最终产品的中小型企业与那些将人工智能系统整合到其内部产品中的中小型企业之间引入差异化方法。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应该仅仅被理解为用户,这将有助于减轻行政负担并避免监管的瓶颈。
降低合规成本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是根据欧盟的法规设计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企业的情况也是特别值得考虑的,因为标准制定过程通常由财力更雄厚的大公司推动。
最后,佩莱格里诺还建议赋予欧洲数字创新中心更多的权力,使其成为测试和实验的基地,甚至承担起一致性评估机构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