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高法院就版权侵权的可识别性等问题作出澄清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发布日期:2022-11-28 阅读:45次
印度最高法院近期宣布,根据《1957年版权法》第63条,版权侵权或罪行是可识别的、不可保释。这一声明澄清了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印度法院曾因这个法律问题作出了相互矛盾的判决。
当罪行行为可识别时,警官可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实施逮捕。
在Knit Pro International诉State of NCT of Delhi等一案中,制造针织用针的Knit Pro对生产侵犯了Knit Pro版权的产品的Anurag Sanghi提起了3项诉讼。下级法院作出了有利于Knit Pro的判决。Anurag Sanghi基于版权侵权不可识别和可保释向德里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次,法院裁决罪行确实不可识别,可保释。Knit Pro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了上诉,并获得了有利判决。
由于罪行的识别问题缺乏明确性,人们不得不考虑《1973年刑事诉讼法》第二部分第一份附表。除《印度刑法典》所列罪行外,附表将罪行分为以下几类:
第1类:如果可判处死刑、终身监禁或七年以上监禁;可识别和不可保释;可由地方法庭(court of session)审理;
第2类:如果可判处3年及3年以上但不高于7年的监禁;可识别和不可保释;可由一级裁判法官(magistrate of the first class)审理;
第3类:如果可判处3年以下监禁或罚款;不可识别和可保释;可由任一裁判法官(any magistrate)审理。
与版权侵权相关的某些罪行,例如拥有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铭牌,属于第3类。尽管如此,问题仍然存在:版权侵权本身是否可识别?
新德里一家律所的合伙人马尼莎.辛格(Manisha Singh)表示:“这是一种威慑,因为在发生可识别的罪行的情况下,警方有权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实施逮捕,这将对潜在的版权侵权者产生威慑作用。”
辛格称:“判决强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侵犯版权是一种严重的罪行,版权必须得到真诚的保护。这也将有助于减少盗版事件,并提升不同形式的内容和艺术的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