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及保护主义成为亚太地区主要商业风险;中国企业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充满信心
来源:广东省公平贸易工作站综合服务 发布日期:2021-06-18 阅读:54次
摘要
-
一项亚太地区企业领袖调查发现,贸易摩擦及保护主义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
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受访者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能够有效改善营商环境
-
几乎全部受访者均根据各国外商投资限制政策的变化而改变了投资策略,其中,中国内地和泰国的企业领袖普遍转向关注境内投资
这份于2021年第一季度对亚太地区800名企业领袖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供应链和生产中心已经或正在经历转型。调查还显示,该地区绝大多数企业正在转向在岸外包(46%)、近岸外包(78%)、内包(67%)、寻找新的运营地点(73%),或综合运用数种策略。总体而言,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的企业寻求降低供应源风险,同时,地缘政治和监管风险已成为比成本更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鉴于此,全球供应链正经历巨大调整。
有趣的是,仅有约半数的中国内地(52%)和香港地区(54%)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供应链需要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更加关注境内市场。而将关注重点放在境内也表明,近岸外包和内包是中国内地企业管理层普遍采用的策略,而香港地区的企业领导人则更倾向于采用近岸外包,并更加注重运营地点的多元化,从而保障供应线路的稳定安全。
与此同时,各国不断增加对外商投资的限制,这也对企业选择生产地点产生了重大影响,超过半数(62%)的企业已将投资转向门槛较低的司法辖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领袖(34%)正在考虑大幅调整投资策略,他们将重点放到了境内市场而非离岸市场。泰国和中国内地的企业领导人更是前述观点的拥趸,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深耕本土市场会获得更大成功。
一家中国内地制药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境内投资对企业发展更加有利。如果把重点放在境内投资上,我们的收入额将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我们可以等业务稳定之后再,考虑将投资目标拓展至全球范围。”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超过半数(58%)的受访者表示,到2021年底,企业收入将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与此同时,有14%的受访者表示企业销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企业的业绩略优于整体平均水平,分别有61%和60%的企业预计到今年年底,业务收入将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遏制新冠疫情方面取得的成功。
尽管宏观层面总体上相对乐观,不过,不同行业之间显然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医疗保健、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企业领袖认为,短期内业绩将全面复苏。相反,工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公司表示,可能在未来两至三年内都难以看到业绩恢复增长。
贝克·麦坚时亚太国际商业和贸易业务部负责人Anne Petterd律师指出,有迹象表明,各国贸易关系有望取得积极进展,近三分之二(62%)的受访者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有力或非常有力地改善营商便利度。中国内地(74%)和香港地区(80%)企业领袖尤为看好RCEP的前景。
RCEP对中国意义非凡,因此获得上述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意外。2021年3月,中国成为率先批准RCEP的少数国家之一。RCEP的签订也标志着中日韩三国首次成为同一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这三大亚洲经济体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4%,年贸易总额超过7,200亿美元。一旦RCEP在三国之间生效,预计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化将使三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加。
除中国内地之外,RECP也将为香港地区企业带来巨大便利。香港地区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RCEP成员国多与香港地区贸易往来频繁,相关贸易占该地区2019年贸易总额的71% 。中国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将在RCEP带来的深层次经济一体化和GDP增长中受益匪浅。
Anne Petterd律师总结道:
“亚太地区各国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征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各国政府在应对不断加剧的保护主义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时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消除壁垒的方法就是找到各国间的共同点并展开合作。RCEP等倡议就非关税贸易壁垒制定了应对机制,为促进贸易便利、缓解波及范围更为广泛的全球风险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