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中美欧半导体专利对比分析
来源:中科院知识产权信息(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1-06-18 阅读:42次
2021年5月18日,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杂志(IAM)对半导体相关专利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半导体专利产出态势、分析政策对研发活动的影响。
研究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欧洲专利局(EP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的现有数据,对半导体相关专利文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2006至2020年间半导体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这表明创新不仅在半导体行业中非常强劲,且正在转化为知识产权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发展趋势不同,亚洲的产出速度正在加快。详情如下。
一、美国专利商标局半导体专利受理情况
USPTO受理与H01L(半导体相关专利分类号)相关的专利数量最多,到2020年约为3万件,其次是CNIPA,其受理的相关专利数量迅速增加。
2006至2020年间,USPTO受理的相关专利数量平均年增长率为5.4%,2014年增长开始放缓,2016至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4%。
美国申请人相关的半导体专利份额由2006年的40%下降至2020年的30%。
与此同时,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专利份额分别由8%增至15%,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台积电(TSMC)和联华电子(UMC)等公司也随之增长。
日本申请人相关的半导体专利份额依然强劲,仅次于美国申请人。2020年,中国大陆申请人相关的半导体专利份额保持在10%以下,尽管起步数量较少,但同期增长率超过30%。
二、欧洲专利局半导体专利受理情况
2006至2020年间,欧洲专利局受理的H01L相关的专利数量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其中,大部分增长始于2015年,2015至2020年的年增长率接近17%。
为了解欧洲半导体专利活动情况,该研究关注了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的专利申请人,发现其专利数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大约7%。
由于美国、韩国、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申请人的专利数量增长更快,来自上述欧洲国家/地区的申请人在EPO的专利份额由2006年的35%下降至2020年的26%。
半导体相关公司在Top20申请人中占据显著位置:三星位居首位,其次是华为,高通位居第四,英特尔第十五。
总体而言,2020年,EPO半导体专利申请量下降了3%。
这揭示了两个重叠的趋势:
美国、欧洲和日本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减少,韩国和中国公司的专利活动持续增长。
三、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半导体专利受理情况
相对于USPTO和EPO,CNIPA受理的半导体专利数量呈现更大幅度的波动,但总体趋势再次显著增长,由2006年超过2,000增长至2020年18,000件,大部分增长主要发生在2014至2016年期间。
中国大陆申请人相关的半导体专利份额显著增加,截至2020年,近三分之二专利与本土企业有关。
相比之下,日本申请人相关的半导体专利份额有所下降,由2006年的超过一半下降到最近的不到20%,但这一比例仍高于其他国家/地区。
中国国内半导体专利份额远高于USPTO和EPO。
中国半导体专利数量的急剧增长,尤其是本土申请的增长,其趋势与《中国制造2020》的国家战略规划相吻合。
CNIPA公布的大量H01L专利与京东方科技集团、华星光电和天马微电子等中国显示技术企业相关,其专利数量增长的时机与中国显示产业的崛起大致相关。
例如,中国在全球大面积液晶屏出货量中的份额由2011年的6%上升至2016年的26%,并在2020年达到44%。
随着“高价值”专利申请的关注日益普遍,逐步取消鼓励专利申请的补贴是否会对申请量产生重大影响,还有待持续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CNIPA对2021专利申请量的预计,今年的专利申请量将减少,并在未来三年内(到2023年)将进一步下降,从每年300万件减少至平均最低200万件。
随着中国企业以高成本效益寻求确保海外权利的新途径,跨国专利申请也有可能会持续增加。
但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的最大来源国。
四、半导体专利创新强劲
总体而言,2006年至202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受理的半导体相关专利数量稳步增长,这表明该行业内持续的创新正在大量地转化为无形资产的创造。
报告称,亚洲的半导体专利活动活跃,以及其在主要注册机构的专利份额增长,都反映了台积电和三星等公司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影响力。为了减少对亚洲供应商的依赖、恢复美欧芯片制造能力,美国和欧洲政府将更多地关注面向半导体行业的政策。考虑到上述分析所描述的趋势和关系,各国政策制定者需认真考虑全球竞争政策,明智地利用投资和政府举措来刺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