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亮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绩单”
来源:羊城派 发布日期:2025-04-24 阅读:8次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2日,广东珠海市举行“十四五”期间珠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成果新闻发布,通报“十四五”期间珠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成果。珠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日团表示,珠海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首批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构建全域知识产权保护新范式
珠海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协同机制和强化执法力度,构建起“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林日团介绍,珠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出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商业秘密保护条例被列入2025年特区立法规划,知识产权全链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实现案件异地转办、资源共享。
此外,珠海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市版权、公安、法院、检察院、海关等十部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打造协同保护信息平台;创新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案件办理周期较法定时限压缩55%以上。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邓未介绍,“2024年,珠海市知识产权局办理的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平均处理周期仅为60天,最快3天办结,作出专利权侵权判定,及时制止了侵权行为,提高了维权效率,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珠海市政府与湾区九市签署跨区域行政执法协议,建立案件异地转办机制;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建巡回法庭,建立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与市中院、香洲区法院实现诉调对接,快速化解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涉诉纠纷。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高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孟庆锋表示,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调撤率达64.18%,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59.74天,较“十三五”末缩短34.97%。
执法方面,公安机关破获知识产权类案件85宗。珠海市公安局森林(食药环侦)分局副局长田庆野介绍,在“十四五”珠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期间,珠海市公安机关建立起与相关部门联动的涉知识产权刑事打击和服务机制,扎实推进“昆仑”“蓝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类违法犯罪行为,侦破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的“格力电器被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金额超过1000余万元“8·03”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中斩断了一条春节前期制售燃气的犯罪团伙,先后前往 13个省市捣毁架设私服侵犯金山软件公司著作权窝点,有力维护了企业权益。
检察机关亦深化综合履职,珠海市人民检察院高新区知识产权检察室主任曾命辉指出,2022至2024年全市办理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21件、审查起诉案件39件,并探索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监督,形成全方位保护网络。
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压缩90%以上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2022年运行以来,自正式运行以来,共有备案主体1066家,累计接收专利预审申请4596件,发明授权通过率90.3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55.71天,仅为全国平均周期的八分之一,实现发明专利最快28天、实用新型最快5天、外观设计最快2天获得授权,为创新主体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邓未介绍,企事业单位在珠海保护中心备案后,即可享受快速预审服务,珠海可以实现最快发明专利28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天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天授权,较常规申请授权周期压缩了90%以上。
截至2024年底,珠海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69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6.99件,较“十三五”末翻番。此外,珠海首创“专利标准双维度导航”“一次认定、多方共享”标准必要专利平台,并建设32家重点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推动专利技术精准布局。
商标品牌建设方面,全市有效注册商标量达17.43万件,新增“斗门荔枝”“金湾黄立鱼”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建设。
粤港澳合作打造知识产权要素流通标杆
“十四五”期间,珠海建成“1+2+N”全域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覆盖15个公共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专利导航、维权等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质押融资金额达219.78亿元,是2020年的96倍。全国首笔粤澳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并发行3笔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45家科技企业融资2.83亿元。
此外,珠海更是成立珠港澳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知识产权综合运营中心,并与澳门大学共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联合实验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要素高效流转。拱北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徐榛介绍,通过智能审图、商标识别技术,海关查获侵权商品16.6万件,实现执法从“大海捞针”转向“精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