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的崛起:人工智能与版权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发布日期:2023-04-07 阅读:106次
从设计网站和写论文到制作代码和生成艺术品,Open AI公司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几乎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人类训练计算机生成艺术的做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但现在却有很大的不同。早期的机器生成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程序员的创造性输入。机器只是艺术家的一个工具,就像乐器或画笔一样。现在,事实并非如此。机器学习软件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集,可以生成能够学习的自主系统,无需特定的人类编程。
程序员仍然可以定义某些参数,但艺术作品完全由程序通过其神经网络创造:这个过程很像人类的思维过程。当应用于音乐和文学作品时,人工智能机器在其输出中完全独立决策。无疑,这对版权法中的所有权和侵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谁拥有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作品的版权?在人类控制极少或完全不存在的情况下,主要有两种可能的方法。法律要么完全拒绝版权保护,要么将作者身份归于机器的创造者。
西方大部分国家都遵循第一种方法。例如,美国版权局称除非原创作品是由人创造的,它才对该作品进行登记。欧洲法院在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Infopaq International A/S诉Danske Dagbaldes Forening案)中认为,版权只适用于原创作品,而且原创性必须反映“作者自己的智力创造”。法学家对此的理解是,人类作者是版权作品存在的先决条件。
相反,印度等国则采用了第二种方法。根据印度《版权法》第2条(d)款(vi)项,“就任何由计算机生成的文学、戏剧、音乐或艺术作品而言,作者是指导致该作品产生的人。”不过,印度主管机关没有阐明这一定义将如何实施。2020年,印度版权局拒绝了一项将人工智能RAGHAV列为艺术品唯一作者的申请。随后,版权局批准了一项将一个自然人与RAGHAV列为共同作者的申请,不久又发出了撤回通知。申请人自然对撤回通知提出了质疑,上诉至今仍未作出裁决。
除此之外,印度的定义未能解决一个基本问题:法律承认程序的创造者还是其使用者是“导致作品被创造”的人?换句话说,版权应该赋予笔的制造者还是作者?例如,微软并不拥有在Microsoft Word上创作的作品的版权。在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中,生成文本的机器学习程序可以通过输入一组简单的指令,生成一首类似于莎士比亚语言的十四行诗。用户的贡献可能不过是按了几个按钮而已。
法院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解决方案一直是在个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英国Nova Productions诉Mazooma Games Ltd一案中,英国的法院要确定一个计算机游戏的某个特定展示的作者。法院指出,视频游戏中任何屏幕或显示的外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游戏的玩法。但玩家的投入“不具有艺术性,他没有贡献任何艺术性的技能或劳动”,因此版权所有权不能延伸至玩家。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品引发了人们对侵权的实质性担忧。现在,大量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被机器人使用,以创造类似人类的艺术表达。这些数据从各地——数字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和社交媒体资料——掠夺。那些负责保护源材料的人声称,数据是在没有征得任何同意的情况下被抽走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机器在学习的过程中侵犯了版权法。批评者称,创意产业应确保艺术家的作品得到许可,技术产业在训练人工智能时应采取道德的行动。
相反,程序员们认为,训练人工智能应该受到“合理使用”原则的保护,应该允许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印度《版权法》第52条,为(i)研究或私人学习,(ii)批评或评论,或(iii)报道当前事件而合理使用任何作品不构成版权侵权。
因此,从概念上讲,为训练目的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可能受到法律保护。更重要的是,使用数据是出于有价值的社会目的,原始材料转化没有影响所有者的核心目标市场。
人工智能的作者还坚持认为,获得广泛的训练集是改善人工智能的根本,否则,这个行业可能胎死腹中。他们将以下问题归结为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版权法是否允许机器人学习?现在才刚开始,但第一批诉讼已经开始涌现。盖蒂图片公司(Getty images)指控英国开源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侵犯了其数百万张照片的版权,目的是建立一个与盖蒂公司竞争的图像生成模型。假设该案没有庭外和解,它可能为解决这些法律上的复杂问题提供必要的判例。
不过,这些问题还是提出了关于知识性质的更广泛的问题。并非所有的东西都受版权保护。尽管不是每件作品但大多数作品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或从其衍生而来。阻止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创作真正不同的艺术的做法将使法律变成压迫的工具,而不是对创作的激励。(编译自www.barandben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