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中国在创新能力上正在超过美国
来源: 企业专利观察 发布日期:2023-02-01 阅读:51次
2023年1月23日,美国科技政策类排名第一的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简称ITIF)发布了一篇名为《醒醒,美国:中国在创新能力上正在超过美国》的报告。该报告是由ITIF全球创新团队的经济和技术政策研究助理Ian Clay和ITIF的创始人兼总裁Robert D. Atkinson(罗伯特·阿特金森)联合撰写的。阿特金森在去年11月曾经以独立署名的形式,发布了一份同样涉及中美竞争关系的报告——《如果通过赋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权利来降低中国不公平贸易做法的损害,并使其盈利降低》。该报告旨在建议美国国会扩大337条款的法律范围,以解决中美竞争中,中国存在的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核心就是建议国会应赋予美国政府机构更大的权力,使得337贸易保护条款能够更好的为美国政府在制裁中国时所使用。目前,在美国国内,类似的针对与中国的竞争,要加强美国政府权力、在科技领域持续打击和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呼声、建议和法案层出不穷。像今年1月5日拜登签署了《2022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意味着美国政府拥有了随时将疑似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的权力和一揽子制裁措施。这也被认为是美国试图在高科技领域试图与中国实现“硬脱钩”的举措之一。ITIF最新发布的这篇聚焦于中美创新能力对比的报告,则更像是一个催化剂。一方面继续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最大假想敌,尤其是在美国视为霸权之一的科技领域。通过对中国的创新政策、创新能力,创新投入、产出和成果的全面研究和比较,继续在美国国内制造一种“紧迫感”。而这种氛围将会成为美国各界继续达成对中国实施制裁的理由,就像阿特金森在去年11月的报告中所提到的美国在应对中国时存在“延缓中国”阵营。另一方面,ITIF是美国科技创新政策领域非常知名的智库,也是科技创新政策的保守派,一直以来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持批评态度。然而,此次重点对中国在创新上取得的成绩给予很多正面反馈,并承认两国在创新上的差距正在缩小,甚至不惜喊出中国正在创新能力上超过美国的结论,似乎更像是在为美国的另一个阵营“加速自我”派,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支持美国自身更好的进行创新改革和发展。这也是美国目前正在加足马力的恢复和燃起美国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创新”或许是未来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与中国竞争中,为数不多的能够让其始终保持领先的关键要素。因此,ITIF这份报告中的一些新观点,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01
承认中国过去十年创新成绩显著,拉响美国警报报告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创新和技术追赶美国方面取得了成功。中国虽然仍然面临经济挑战。但在广泛的创新指标上取得的进展表明,它在创新和先进产业产出方面正在超越美国——无论是按比例还是绝对值。因此对于美国决策者来说,关键问题不是中国是否会在创新和先进生产方面继续相对于美国取得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行动),而是政策制定者是否会将这一挑战作为美国经济和技术政策的核心组织原则。从数据上来看,2010年,中国的创新和先进产业能力按可比计算约占美国能力的58%(占其经济规模、人口等),占美国产出的78%。到2020年,中国的创新和先进产业能力按比例增加到美国能力的75%左右,绝对值增加到139%。报告还质疑了许多美国精英的看法,认为“中国无法真正创新”,因此“美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认为这种观点的前提是过于狭隘的创新观,主要是指开发基于科学的新产品。这个定义不仅对于评估先进产业实力来说过于狭隘,而且鉴于中国最近在太空探索、基因组学、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的进展,这一点是否仍然成立也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这份报告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对国家创新力评估不同的是,不仅研究了研发和专利等常规衡量创新的因素,还加入了创新后的商业化因素。并认为,这一点“同样重要”。以智能手机为例。诺基亚发明了第一款触摸屏智能手机诺基亚7710,比苹果发布iPhone整整两年。所以报告认为,只有诺基亚真正具有创新性。苹果只是一个复制者,而不是创造者。然而,这种创新观忽视了使苹果及其iPhone比竞争对手更成功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苹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产品,提供了一个生态系统,将iPhone与其他苹果产品(如iTunes和App Store)集成在一起。报告认为,苹果利用一项创新技术来创造卓越的客户体验,然后通过卓越的商业模式获利,以取代该技术的原始创造者。它可以这样做,因为创新不仅仅是关于谁是第一个;更重要的是谁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目前在创新上面临的一个问题,有创新,然而没有很好的商业化产品,将创新转化为商业成功,或是徘徊在低端,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创新实现长远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一点上,受益于二战后美国依靠全球市场来消化美国的创新产出,从而实现反向激励美国创新的模式,显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是更有吸引力的模式。但现实情况,美国正在通过各种手段,一方面打击中国先进的创新者,一方面在收缩中国创新的全球市场消化空间。
02
“高附加值产业”,将成为中、美创新和市场争夺焦点报告认为,与中国过去发展所依赖的低端产业不同,中国目前正在向高附加值先进产业的迈进,例如报告中所举例的高铁、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潜力正威胁着美国及其盟国在高附加值先进产业中的市场份额,这些产业对美国的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报告从创新的类型上对中国进行了分析。从创新类型上来看,一种是追赶或复制创新,报告认为中国表现得非常出色。而另一个是新世界或前沿创新,中国的能力是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未知数之一。报告认为,很多国家都曾尝试过从“模仿者”到“创新者”的转变,但都失败了,而中国能否完全实现这一转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全球地缘政治发展。如果中国能够在创新方面超越美国——无论是追赶还是前沿——最高附加值产品的全球价值链(GVC)将发生巨大变化。这将对美国及其盟国构成严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挑战。究其原因,报告给出了在先进的高附加值行业失去竞争优势的后果与在低技能行业失去竞争优势的后果不同,主要有三个原因:重新进入的障碍、失去高薪工作和国家安全风险。因此,重新进入先进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比重新进入低技能行业要困难得多。或许,这也是美国为何一定要在高科技领域誓死捍卫领导者地位的主要原因。
03
中国摆脱“肥胖的科技巨龙”绰号,“专利”扮演重要角色报告认为,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果三类研究中,创新产出是中国相对于美国取得最大进步的地方,也是中国以最大优势结束十年的地方——中国似乎已经摆脱了肯尼迪认为的“肥胖的科技巨龙”的绰号。中国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出版物相对于美国增加了一倍多。此外,报告统计了中美两国的国际专利家族(IPF)。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中国授予的IPF以惊人的年增长率增长26%,而美国为4.3%。尤其是在ICT领域,2016年,中国在所有四个ICT领域都超过了美国。到本世纪末,它在每种技术中获得的IPF数量是美国的三倍多。
图:按领域分列的相对于美国授予中国实体的ICT国际专利族数量
而且,中国在生物技术(增加54.3%)和药品(增加228.2%)方面获得的IPF数量也超过美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在专利上除了统计两国的专利数量外,还对两国国际知识产权许可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2010年,中国12亿美元的国际知识产权收入仅占美国950亿美元的1.3%。然而,从2016-2017年开始,中国的国际知识产权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仅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的国际知识产权收入就从18亿美元增加到54亿美元,增长了两倍,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3亿美元。虽然这仍然只有美国水平(1138亿美元)的7.5%,但中国的进步 - 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 - 都是相当惊人的。这一点实际上从华为公司宣布的近两年华为的知识产权许可业务收入已经多于支出,也能够看出中国企业近年来的变化。而且,像华为一样的正在试图将专利货币化的中国企业正在快速增多。这一点,报告从另外一个数据角度也进行了分析。2010年,中国的国际知识产权收入仅占其GDP的0.02%,而美国为0.63%。到2020年,中国的收入占其GDP的0.06%,是美国水平的11.3%。虽然报告也对中国专利数据增长的政府激励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国专利产出的快速增长相当空洞,中国的专利统计数据最能反映政府对申请的激励。然而,对于中国的跨境知识产权收入增长了400%以上,知识产权收入占GDP的比重翻了两番。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地方。报告认为,这实际上可能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在国际重要性方面更大浪潮的开始。正如学者Haour和von Zedtwitz指出的,以日本为例,日本直到 2000年代才开始从其专利产出中获益。但是中国则更早。报告同意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即“衡量中国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标准将是它减少许可费赤字的速度。”中国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上升可能是随后十年的一个显著发展。此外,报告认为在创新投入方面,中国在大学质量和阿里巴巴和华为等最大创新公司的研发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认为,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基于工程和科学的创新方面的进展可能会加快步伐。在创新成果方面,报告对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七个先进行业的增加值和出口的分析显示,结果好坏参半。高研发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显示,相对于美国,中国在这些行业的生产和出口整体上正在增加,其专业化程度也在增加。尽管与美国的直接比较并不完全明显,但中国在高附加值服务方面正变得更加专业化——这是它必须继续做的事情,才能成功发展和转向一个更加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框架。在这一部分,也以知识产权进行了衡量。认为“中国的跨境知识产权收入从2015年的4.9%上升到2021年的25.1%。”